探美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问题 > 正文

热点问题

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您的孩子幸福吗?

admin2022-03-20 15:42:48热点问题3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特殊时期特别家教|您的孩子幸福吗?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您的孩子幸福吗?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您的孩子幸福吗?”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您的孩子幸福吗?

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您的孩子幸福吗?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出台的

家庭教育促进法

帮助家长缓解焦虑、科学带娃

市妇联前期陆续推出了

“诗城家话”家庭教育系列精品课

并在持续更新中,反响强烈

特殊时期,孩子停课在家

如何与孩子快乐相处、共同成长?

那就再次刷一遍

我们的家庭教育精品课吧!

今天推送的是

市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

市第十二中学胡良华老师带来的

《您的孩子幸福吗?》

你的孩子幸福吗?

——谈谈如何培养孩子幸福感

今天让我们谈谈,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的话题。“您的孩子幸福吗?”估计是家长朋友们在自己孩子一出世时就最关心的问题,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但是,您扪心自问,您的孩子幸福吗?

让我们把孩子当成孩子

在我们开始交流前,请家长朋友们、同学们做个角色认定的游戏,请大家在“我是……”这个句子后面填上相应的文字,来说一说自己的角色。

比如“我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这是我扮演的一个社会角色。

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在回答哲学上的一个终极之问:“我是谁?”据说,一个外国学者到北大去,进门时被北大的门卫保安小哥问了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一下子就把老外给镇住了:北大就是牛啊!连门卫保安小哥都是哲学家!

你们怎么回答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在给自己进行角色定位。作为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每个角色上,都附着相应的责任。比如,我说自己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这个角色的责任非常大,我能不能胜任这个角色呢?对我就是一个拷问,是要费大力气、烦大神的。

角色意味着责任,责任关系到幸福。角色定位准确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也就明确了。尽了责,我们就会得到幸福。

一个人在生活中是什么角色,是由他的年龄、才情和能力等复杂因素决定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这个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道理。我们把超越一个角色应当承担的责任强加给一个人,那么,就会给他造成痛苦。

最近,一名叫王嘉宁的小学五年级同学,在网上写了一个帖子,叫《七月谈心——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对暑假的感叹和思考》,全文有1810字,这孩子怨念真大啊,五年级,用1810字的文章,吐槽自己的暑假生活!

她说,大人和专家们说,七月是一个超越别人的月份;因此,七月成了一个令她喘不过气来的月份:家长给她报了许许多多的辅导班,上午写作业、练琴,下午要学奥数,晚上还要学画画,很惨吧?同学们,这是不是你们暑假生活的写照呢?她很羡慕爸爸妈妈的童年,她爸爸妈妈童年时,虽然物质不太丰富,但是他们可以到田里去掰玉米,点火烤着吃;去小溪里捉些小鱼小虾,养着玩,过得很快乐!

从王嘉宁同学的吐槽中,我们看到孩子的生活状态:永远都在学习中,永远都在竞争中;没有放松和游戏的时间,而游戏是一个孩子天然的权利;但孩子们往往被父母一句“为了你将来好”弄得没有脾气,另外,他们还永远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

那么,家长们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们,又怎么样了呢?过得幸福吗?北大在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有47.6%的北大学生感到不快乐,对人生感到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读书。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大学生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北大社会学系教授渠敬东认为现在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处在竞争中,这个竞争,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筛选性的社会。而竞争带来的对未来的焦虑,正在摧毁着家长们,又通过家长们摧毁着我们的孩子。

幸福来自于人的欲望的满足。让孩子上北大、清华,好不好?当然好,但“上清华、北大”的欲望是孩子的,还是我们家长的呢?显然,更多的是我们家长的欲望。

孩子的欲望是什么呢?我们关注过吗?估计没有。

我们把孩子死死地摁在板凳上,扔进题海里,把孩子变成学习的机器,他们没有了童年,孩子哪来幸福感呢?

孩子就是孩子,我们让他们过早地担负起未来人生的责任,把孩子变得不像孩子,哪来幸福感呢?

培养一个有趣的灵魂更重要

网上有人说过,漂亮的皮囊随处可见,有趣的灵魂千年难遇。还有人说,人生不仅有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有趣的灵魂,诗和远方,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人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

念书好,不等于精神世界丰富多彩。有一个学生,叫魏永康,1983年出生,2岁时就认识了1000多个汉字,4岁时,已经自学完初中的课程,8岁考上本地最好的重点高中,13岁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厉害吧?但是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为什么呢?

这位“神童”的母亲叫曾学梅,年轻时与高考擦肩而过,这成了她内心一直无法抹平的遗憾,孩子成了她实现自己理想的希望。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她从来不让魏永康插手,魏永康在接受采访时说,小时候妈妈总是把他关在家里看书,从不允许他出去和小朋友玩。结果是魏永康除了读书和考试,没有朋友,没有娱乐,没有自己的精神生活,他是母亲的木偶和弥补母亲遗憾的工具,完全丧失了自我,结果当然是悲剧。

我们在培养孩子时,焦虑的往往是孩子能不能找到好工作,能不能有个好收入,关心的是孩子的物质需求,也是人的最低层次的需求。这样做对不对呢?不能说不对。很多家长朋友们,都是从物资紧缺年代过来的,对物质生活的渴望还比较强烈,可能还不能关注到人的精神世界。但是,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物质条件不再窘迫,有些人甚至非常富裕。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熟人,现在出国旅游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但是这些出国的人们,尤其是大妈们,在国外的所作所为,有时却令我们汗颜,也不大受外国人的欢迎。这就说明,光有物质的富裕,并不能带给我们幸福。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把自己挂在桃花树上,是很多人花钱旅游的常态。更多的时候,他们花钱买来的是受罪,而不是快乐。

旅行如何才能获得快乐呢?那就需要人有审美的能力。我们都读过朱自清的《春》,也就是写了春天的风、春天的草、春天的花、春天的雨,春天里人们的一些活动,但是,却写得那么动情,那么美。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些文字,读起来是那么的美好。不是朱自清看到的这些美景我们看不到,而是我们缺少朱自清美好的心灵,缺少对世界的关爱,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有一个女孩子,跟同事上街,碰到洒水车,淋湿了他们的衣服,其他人都抱怨不已,自以为今天很倒霉,那个女孩子却很兴奋,说她在水雾里看到了久违的彩虹,再说夏天,淋湿了一点衣服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说,这个女孩的心灵是美好的,丰满的,是有爱的。

再比如,我们到皖南,看到粉墙黛瓦的皖南建筑,掩映在群山翠树中,甚是好看,但为什么好看呢?估计很多人不说不出来。那是因为粉墙黛瓦与皖南的群山,在色彩、形状上的完美搭配,符合一定的美学原则,能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愉悦。同样的,一幅画子如何欣赏?园林为什么是美的?……这些都要有相关的知识做支撑。拼命做题,是不能获得的。

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引导他们用审美的态度来看待生活,引导他们爱自然,爱他人,给孩子发现美的眼睛,你的孩子会在他的生命里邂逅到许许多多美好事物、事情和人,内心自然会有满满的幸福感。

让孩子在创造中获得成就感

人生有三重世界,第一个是物质的世界,第二个是精神的世界,第三个是创造的世界。幸福要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更要有精神上的满足,而人生最大的幸福来自于创造所带来的成就感。

创造,有多重要呢?我想问问大家,一千多年前,李白,不好意思,拿李白说事了,他吃饭时看到的苍蝇,和我们今天吃饭时看到的苍蝇,是两只不同的苍蝇,是吧?但是它们的生活方式有没有发生变化呢?没有!其他生物呢?也没有,除了人。李白的世界跟我们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了。为什么呢?因为人类有创造力。没有创造力,人类文明就没办法进步,人类生活就会像苍蝇一样一成不变。

创造力是人类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最大恩惠。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创造的小天才,小时候常常喜欢自己做东西,最典型的就是用积木搭建各式各样的东西,我小时候喜欢用泥巴捏东西。搭好了后还喜欢展示给大人看,一脸傲娇,感到巨大成就,当然,内心也是充满快乐的。

可是,一旦孩子上学,我们就把孩子们这些动手创造、动脑想象的活动给取消了。从目前大多数学校来看,我们的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记诵”上,停留在“应试”上。我们孩子的“应试”,是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得到的是“旧”知识,也就是别人发现的知识,而不是经过探索,自己发现的新知识,更不是用知识创造出新的东西来。

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这是创造的要义,前提则是“胡思乱想”。我们中国人以前挺能胡思乱想的,比如说《封神演义》里提到的“风火轮”“千里眼”“顺风耳”“土行孙”,神话故事里的“嫦娥奔月”,成语里的“杞人忧天”,无不显示了我们中国人超凡的想象力。这些“胡思乱想”也大多变成现实,可见想象的重要性。可是,后来,我们的教育,就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读书,写八股文,考科举,成了最大的任务,这个任务甚至堕落成为只是“继往圣之绝学”“代圣人立言”,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创造力,搞一点小发明小制作,就会被斥为“奇技淫巧”。

很多家长激励孩子读书的一大理由,就是将来考个好大学,以后有个好工作。问题是,什么是好工作呢?哪位家长来说一说?好工作,应当是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工作,是自己感兴趣,能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的工作。德国有一个商人,生意做得挺好。有一次,他有一个机会,到大学里听了一次哲学报告,他大感兴趣,于是处理了自己的生意,考上了哲学研究生,后来去大学里教哲学,研究哲学。论收入,他作为大学教授的收入,远不及他作为商人的收入。但是,他做出成就,感到很高兴。

我们每天都在渴望成功,但是我们对“成功”的理解可能有偏差。成功,不等于成名,更不等于牟利。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康毅滨说,大陆过去的留学生,心态上比较急,有些学生急于求成,特别想快速成名。他们享受不了科学研究的乐趣,享受不了科学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成就感。这样的心态,学校和家庭教育要负很大的责任。我们整个社会都有很强的功利心,我们在不经意中也把这种功利心传递给了孩子们。我们在教育中,没有引导孩子们体验到学习过程中发现新知识、新方法的趣味,没有让孩子们感受到创造的成就感、自豪感。我们用名利来诱惑孩子去努力“学习”,而不是用探究世界、发现世界、有所创造的乐趣来鼓舞孩子,没有回归到学习的本身价值来,没有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引导孩子,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天赋,自己的潜能,强化这种天赋和潜能,运用自己的天赋和潜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关于教育,亚里士多德说过:“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是的,不追求最好,追求可能的成功,用适当的方式对待孩子,把孩子当成孩子,给孩子的心灵注入爱和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我想,你的孩子一定会幸福满满!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您的孩子幸福吗?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余安渔阳(2022-03-21 02:02:07)回复取消回复

    己,或者身边的朋友、熟人,现在出国旅游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但是这些出国的人们,尤其是大妈们,在国外的所作所为,有时却令我们汗颜,也不大受外国人的欢迎。这就说明,光有物质的富裕,并不能带给我们幸福。上车睡觉、

  • 北槐僚兮(2022-03-21 01:16:15)回复取消回复

    。” 这些文字,读起来是那么的美好。不是朱自清看到的这些美景我们看不到,而是我们缺少朱自清美好的心灵,缺少对世界的关爱,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 竹祭旧竹(2022-03-20 22:19:12)回复取消回复

    留在“记诵”上,停留在“应试”上。我们孩子的“应试”,是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得到的是“旧”知识,也就是别人发现的知识,而不是经过探索,自己发现的新知识,更不是用知识创造出新的东西来。

  • 夙世艳鬼(2022-03-20 18:25:59)回复取消回复

    春天的草、春天的花、春天的雨,春天里人们的一些活动,但是,却写得那么动情,那么美。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