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文学”为什么火了?来品品评论家夏烈所说的“高级调味剂”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疫情文学”为什么火了?来品品评论家夏烈所说的“高级调味剂”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疫情文学”为什么火了?来品品评论家夏烈所说的“高级调味剂””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疫情文学”为什么火了?来品品评论家夏烈所说的“高级调味剂”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见习记者 刘玉涵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小区被封了。”
3月18日,豆瓣网友@K 模仿卡夫卡《变形记》的开头,发布了这样一条动态。
对于疫情反复的无奈通过名言改编的形式表达出来,多了几分诙谐与幽默,一时间激发起网友们的创作欲,纷纷效仿留言。这条动态很快拥有了上千条评论和转发。
@苏张张:“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对我说:请戴好口罩。”——杜拉斯《情人》
@薇薇2021:“说好的十四天,少一个时辰,也不是十四天。”——陈凯歌《霸王别姬》
中外文学作品、电影、诗歌,各种各样巧妙的化用让人哭笑不得,却又精准地表达出了每个普通人当下的感受,为疫情之中的人们找到了一个情绪排解的窗口。
网友@Aaron 把这场互动称为“‘疫情文学’复兴”,并把较为精彩的评论搜集整理了出来。
为什么会出现“疫情文学”热潮呢?
在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夏烈看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疫情的切身性是“疫情文学”诞生的首要原因。
“疫情让很多人都进入一种‘不得不’的新常态——不得不守规矩,因而会伴生一种无奈又无聊的心理状态。”夏烈说。最近疫情在各地频发,很多人隔离在家,“无奈又无聊”中难免积累了不少情绪需要宣泄。
同时“疫情文学”的产生也和平台——豆瓣密切相关。豆瓣这一社交平台的特殊性,提供了重要的经典戏仿的场景。
豆瓣聚集了很多喜欢文学创作的文艺青年,在夏烈看来,这群“文学青年”有着特殊的调性和素质,“用熟悉的经典文学文本的改写来说话”就是他们重要的特质之一。
而第三个原因则是青年文化的一个特点——“造梗”。
夏烈在看到“疫情文学”内容时也会意地笑了,这主要由于网友们造的这些“梗”足够打动人。“‘无梗不欢’是一种当代青年的快乐,”夏烈说,“所以‘疫情文学’不仅是经典戏仿而已,还要求能够造梗,谁的仿写更精到那么谁的梗就更好。”而这种“梗”的高级之处正在于既能排解“无奈又无聊”的情绪,又能给予人力量。
“豆瓣的‘疫情文学’是一种高级调味剂。”夏烈这样评价这一现象。
他说这只是个调味剂因为他并不满足,他期待这些会玩的“文学青年”们可以创作出更别致、更完整的精品。
但无疑,在一直以来的疫情创作之中,尤其是民间自发的创作中,“疫情文学”已经足够高级。因为它有文学性又有趣,不严肃但也不颠覆,疫情生活与经典文本结合得不违和,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幽默中带给人一种“正能量”。
“我们应该鼓励类似‘文学青年’的人,他们这种精神也许可以做出更多的真正的文学作品,这种热情可以继续被牵引、发展,传递给更多人。”
这种精神就是一种“诗意”的态度,也是“疫情文学”广受欢迎的原因。
“诗意使人向上、向善、向美。”夏烈解释说,疫情的困境是一种灰色的现实,如何转化这种灰色的氛围,是人精神作用的关键,而诗意或者说文学性创作,正是改变这种灰色的一条路径。
在这里,我们也把其中的部分评论分享出来,聊作慰藉,大家不妨借此重温一下那些经典作品——你能认出多少呢?
“疫情文学”·国外文学篇
@沈辰:今天,学校封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我收到辅导员的一封电报:“一点封校。只进不出。全员核酸。”它说得不清楚的。也许是昨天封的。
@海蓝贝壳:多年以后,面对社区防疫人员,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商城却被封禁隔离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微喵的兔姑娘:格里高尔接着又朝窗外望去,春雨细细下着:可以听到大喇叭在一遍遍地提醒居民们抓紧下楼核酸使得他内心变得十分纠结。“还是再睡一会儿,把这一切统统忘掉那该多好。”他想。但是这件事却完全不能躲避,他只好起身披上一件薄薄的外套将自己裹紧,护住口鼻,默默加入到测核酸的队伍里。
@苏小鬟:过了不多久,母亲想要来看他了,起先父亲和妹妹都用种种理由劝阻她,格里高尔留神地听着,暗暗也都同意。后来,他们不得不用强力拖住她了,而她却拼命嚷道:“让我进去瞧瞧格里高尔,他是我可怜的儿子!你们就不明白我非进去不可吗?”“可是这样你的健康码会变红的!”
@vikin: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摘下口罩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是绿码。”
@徐长卿:“我来是向您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大人……”“滚出去!”“什么,大人?”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滚出去!!你这不戴口罩的人!”将军顿着脚,又喊了一声。
@Hey Lloyd:一生中哪怕只钩到过一次鲈鱼或者在秋天见到一次鸫鸟南飞,那么,他从此就已不能称为城里人了,一直到死他都会对这种不用戴口罩的生活魂牵梦绕。
@Adiyat:好啊,公爵,热那亚和卢加成为高风险地区了。不过我要预先告诉您,如果您还是出门不戴口罩,如果您还不赶快去预约做核酸,那么我就不再理您了,您就不再是我的朋友。
@上上:那次,我和莉拉决定一起去做核酸检测,我们一个台阶一个台阶、隔着一米的距离往前走,一直走到有大白的桌前,就是那天我们开始了与彼此的友谊。
三位巴塞罗那的广告专业人士在Instagram上建立了一个疫情博物馆,数字艺术家Eman Rus上传了两幅NFT作品。这一幅是对《维纳斯的诞生》的再创作——做鼻拭子的维纳斯
仿写作品:
1.加缪《局外人》2.马尔克斯《百年孤独》3-4.卡夫卡《变形记》5.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6.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7.契诃夫《醋栗》8.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9.埃莱娜·费兰特《我的天才女友》
“疫情文学”·电影、诗歌与短篇作品篇
@荔子:“生活总是这么痛苦的吗,还是只有疫情的时候才这样?”“总是这样。”
@荔子:“不是说好只戴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到底什么时候能摘?”
@小心心:隔离期间我们已经很久没见了,忽然在楼道相遇了,他看见我,又装作没看见,我们擦身而过,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的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
@无非:我的人生有两个愿望,一个是疫情结束,另一个也是疫情结束。
@花可开:你好哇,核酸检测。
@鹿川鸟:只要想起一生中做过的核酸,喉头便长出了棉签。
@琥珀 BOOK: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核酸,关于隔离的/告诉你咽拭子和鼻拭子的区别/告诉你一个密接人员提心吊胆的/春天
@Double Liar:你来人间一趟,你要去核酸检查,带着你的绿码,骄傲地走在街上。
仿写作品:
1.吕克·贝松《这个杀手不太冷》2.刘伟强《无间道》3.黄永玉《平常的沈从文》4.鲁迅《秋夜》5.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6.张枣《镜中》7.余秀华《我爱你》8.海子《夏天的太阳》
Eman Rus上传的另一幅名画再创作——打疫苗的蒙娜丽莎
“疫情文学”·中国文学篇
@喵喵:这个弹窗的健康宝无意中对人生包涵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freewind:千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千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排队做核酸吗?”
@liumang14: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他一周里测了七次核酸。
@仅为:宝玉换上那大红金蟒狐腋箭袖,外罩石青貂裘排穗褂,转身就要去找林妹妹,这都封了一星期了,林妹妹不知道病好点没有?只见袭人忙出来劝道,琏二奶奶早就说了,就算有绿码也不能出去,不管谁出去都得仔细他的皮!宝玉哪里肯听,匆匆说道见一眼便回!袭人见劝不住,不免伤心落下泪来,真真是一对冤家。
@roywangxia:红码在,不远游。
仿写作品:
1.钱锺书《围城》2.张爱玲《爱》3.陈忠实《白鹿原》4.曹雪芹《红楼梦》5.《论语》
疫情生活和经典著作的碰撞,产生出这种“欧亨利”加漫画风的效果,给人带来些许安慰。
整理者@Aaron 说:“即使陷在生活的泥潭,我们内心依然有诗意。”
希望我们都可以带着诗意,去继续团结而顽强地对抗疫情,去迎接终将到来的正常生活。
对应的名著你都猜对了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你的“疫情文学”创作!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疫情文学”为什么火了?来品品评论家夏烈所说的“高级调味剂”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