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银新能源“换帅”,千亿芯片巨头闻泰科技“躺枪”?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3月24日,消费电子巨头闻泰科技闪崩跌停。市场有声音认为,闻泰科技股价暴跌的背后系重仓持有公司的农银新能源调仓换股所致。事实上,在没有明显利空消息的刺激下,基金经理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做出如此集中的抛售行为。然而,这并不是一场毫无缘由的抛售,有分析师认为,闻泰科技或因研发费用激增导致业绩不达预期。而这背后的源头直指苹果相关业务。“卷”了多年的苹果产业链真的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3月24日,千亿市值的消费电子龙头闻泰科技尾盘闪崩跌停,股价报93.15元/股。
根据当日龙虎榜数据显示,当日有四家机构专用席位累计卖出9.84亿元,其中有一家机构独卖6.78亿元位列榜首。
一时间,网友把此次闻泰科技跌停的矛头指向了持仓市值超过6亿的机构投资者。
查阅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数据后发现,持仓超过6亿元的基金共计两家分别为分别为由赵诣掌舵的农银汇理新能源以及由赵宗全掌舵的华夏国证半导体。
根据农银汇理最新公布的2021年四季报数据来看,该基金持有闻泰科技约1082万股,持仓市值超14亿元,位列公司第七大流通股东。
而农银新能源于近期变更了基金经理,3月23日,农银新能源的基金经理变成了刑军亮。市场有声音认为,该基金经理履新后便开始大笔抛售闻泰科技。
农银新能源换帅,
闻泰科技“躺枪”?
3月22日,农银汇理基金发布赵诣致投资者的一封信,宣布赵诣将告别任职8年的老东家。
公开数据显示,赵诣离职前共计管理四支产品,其中规模最大的基金为农银汇理新能源,截至2021年年末,该基金的规模高达287亿元。
根据农银汇理最新公布的2021年四季报数据来看,该基金持有闻泰科技约1082万股,持仓市值超14亿元,位列公司第七大流通股东。
根据农银汇理基金的公告显示,该基金的接任者为邢军亮。公开资料显示,邢军亮于2021年7月开始管理农银行业轮动混合,并于2021年11月起,与赵诣共同管理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
也就是说,这位即将执掌农银汇理新能源的“大掌柜”竟是一个从业不到一年的新兵。这让不少投资者感到不满并表示,“当时买农银新能源就是冲着赵诣去的,现在他离职了,我一定会赎回”。
此外,一般而言,基金经理卸任后不一定会马上离职,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基金,会给予投资者一段过渡期,防止基金产品换帅后,大量基民出现集中赎回的情况。
而此次赵诣的离职则显得过于仓促,并未给投资者留下缓冲时间。不少投资者认为,“集中赎回的压力或迫使其卖出股票换取现金流以应对此类风险”。
打入“果链”竟成拖累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没有明显利空的情况下,即便是基金经理要抛售其持仓股票,也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进行如此集中式的抛售。
业内人士表示,“这般减持不但会造成公司股价的大幅波动,也会使得减持成本大幅上升”。
但这并不是一场毫无缘由的抛售。有分析师在闻泰科技跌停后发布观点称,预计公司ODM新项目研发投入高,研发费用预计会比去年同期多出2亿元,导致公司2022年一季度业绩下修,由原预期的8亿元下修至6亿元。
而这位分析师口中的ODM新项目就包括此前放量不久的苹果相关组装业务。同时,该分析师还认为,研发费用的影响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直到今年三季度、四季度苹果项目开始贡献显著收入才会改善。
闻泰科技过去以手机、平板、IoT 和笔电ODM业务为主。但组装生意向来只是赚一份辛苦钱的生意。
面对上游核心元器件涨价,下游客户品牌方又具有专利权和极强的定价能力,组装生基本毫无话语权。
这点从从闻泰科技以往的毛利率水平也可以看出,作为组装界的龙头毛利率常年也只是保持在16%左右的水平,净利率则更低。
此外,随着全球ODM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进入增长的瓶颈期,整个行业的空间也将受限。
为了破局,闻泰科技2020年收购安世半导体,成为苹果功率器件供应商。2021 年收购欧菲光摄像头模组业务,计划切入苹果 iPhone 供应链。
3月10日,闻泰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境外特定客户合作的智能家居项目正式开始量产并实现常态化出货,项目合作金额约50亿元。
业界推测,闻泰科技口中提到的大客户或为苹果,而提到的智能家居项目则是苹果MacBook的组装业务。
若消息属实,未来的显示nb组装产业中台厂将不再是一家独大。值得注意的是,苹果过去就想分散Mac订单,台厂的仁宝、和硕也曾积极抢进。
2021 年年末,有消息称,苹果已在中国大陆针对Mac组装访厂,闻泰科技最终出线,取代广达、鸿海成为 2022 年新款 MacBook 组装厂。
多年的付出终于得偿所愿,只是辛苦换来的苹果订单到头来竟成了拖累公司业绩的主要诱因,问题出在了哪里?
“果链”真的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如上文提到的Mac组装业务一样,近年来苹果为了降本增效,苹果选择将整机的代工订单打散并形成制衡,让各个代工厂之间进行‘内卷,这也导致“果链”的利润已经变得越来越薄。
而这种情况也不止存在于Mac组装业务中,我们最为熟知的、产业链价值量最大的iPhone组装业务也变得越来越“卷”。
在疫情、芯片供应紧张影响下,苹果订单量受限,而其iPhone组装代工厂之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
受疫情影响,地处于印度、东南亚国家的苹果代工产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苹果不得不把自己更多的代工订单转移到中国。
而因缺工等问题,国内最大的iPhone组装厂——鸿海也面临不稳定性。为了应对此类问题,苹果选择将部分订单交给更为稳定、价格更低的中国供应商,如立讯精密。
此前,在iPhone组装订单分配中,鸿海一直都是最大的赢家,其可拿到iPhone六成以上的订单,剩下的则由立讯与和硕分别在iPhonePro和iPhone上分摊到40%及32%的订单。
从去年开始,中国厂商立讯精密首度成为苹果iPhone组装供应商,并拿下大单。根据公开资料,立讯精密去年约拿下近4%的iPhone代工订单,并获得高阶iPhone13Pro组装订单。
而鸿海去年握有约75%的iPhone13代工量,且高阶6.7吋iPhone13ProMax仍由鸿海独拿。
此外,2月21日,有消息称,iPhone14近期进入代工试产作业,立讯精密有望拿到基本款iPhone14组装订单,成为仅次于鸿海的第二大组装厂,不过将无缘代工利润较高的高阶iPhone14。
至此,iPhone组装订单从鸿海、和硕、纬创等三家台厂“共分天下”,转变为鸿海、立讯精密两大厂占据近八成份额。
而这样的格局也并不稳定,盯着iphone组装业务这块肥肉的还有诸如蓝思科技一类的消费电子领军企业。
2021年2月8日,蓝思科技连发两则公告,一是将此前收购的泰州可胜、可利两家工厂正式更名为蓝思旺精密和蓝思精密,二是再投资30亿元,建设湘潭蓝思生产基地“智能终端设备智造一期”项目,用于整机组装业务。
而公司收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进入大金属结构件市场,其深层动机是借整合全套外观件组件业务,实现垂直领域外观件的统一,以进一步切入苹果整机组装。
可以预见到的是,未来随着消费电子巨头的技术不断精进,都有可能打入“果链”,这也势必会导致苹果产业链变得越来越卷。
业内人士表示,“苹果要进一步压缩成本,让代工厂以低价抢订单,而这样要严防品控下降,否则未来果冻屏的情况会更多的出现在iPhone上。
价格战之下没有正循环、也没有赢家,果链企业还需尽快通过多元布局,摆脱对苹果的高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