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提醒”危害大,你是否正伤害着孩子还不自知?家长快看过来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过度提醒”危害大,你是否正伤害着孩子还不自知?家长快看过来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过度提醒”危害大,你是否正伤害着孩子还不自知?家长快看过来”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度提醒”危害大,你是否正伤害着孩子还不自知?家长快看过来
这样的一幕在很多家庭里都会上演:
孩子写字又丢了一笔,妈妈急忙指出来:“都说多少回了,又把这一横丢了!”
“写作业抬头、抬头,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
“上完厕所冲马桶,你怎么就不能长点记性?”
“告诉过你多少回了别跟某某玩,看,又被欺负了吧。”
这些事例有两个共同的特点:1.为了孩子好。2.同样的话重复过很多次。
这就是过度提醒,过度提醒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1
家长为什么会过度提醒
“过度提醒”是很多家长都会“掉的坑”,家长们之所以会中招,不外乎这两个原因:
1.希望孩子能做得更好;
2.害怕孩子走弯路。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出于对孩子的爱。
父母因为爱孩子,所以希望能把最好的都给孩子。
怕孩子做得不好、受到伤害、走冤枉路,所以,不停地提醒孩子,却没有意识到父母的“语重心长”,在孩子那里已经变成了“唠叨”和“耳旁风”。
2
过度提醒的“恶果”
美国知名教育工作者,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朱莉.礼斯科特在书中提到:对于子女的生活,太多的父母表现出过度指导、过度保护、过度介入的倾向。导致孩子成年却未成人,既缺乏基本生活能力,又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1.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在火车上看到过这样的一幕:我的斜前方坐着一家三口,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跟他的父母。
为了打发火车上漫长的时间,孩子开始画画,父母在边上看着。可不一会,父母就开始对孩子的画指指点点。
“花儿怎么会比房子还大?应该画小一些。”“爸爸是男人,怎么能把衣服画成粉色?”
孩子画了还没一会儿,父母已经提了很多的意见,甚至还拿过孩子手里的画笔示范了起来。
这时候,孩子看起来已经完全没有了画画的兴趣,只是无精打采地按父母的指示修改着。
当孩子专心玩耍的时候,父母过来喂孩子吃东西东西,孩子正吃着饭,又让孩子喝口水……
虽然家长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切总是在孩子专注时打扰孩子,使孩子的注意力总是分散的,是孩子无法形成专注力。
2.让孩子失去自主性
一次去表姐家做客,吃饭的时候,她已经上了中学的儿子在隔壁的房间打游戏。
表姐和表姐夫轮番喊儿子吃饭,孩子要么充耳不闻,要么应上一声“等会儿”。
我们边吃边聊,一直到我们搁下了碗筷孩子都没过来。表姐夫默默地给饭菜保上了温。
后来表姐跟我聊起孩子在学校状态很差:上课走神、作业不写不交、甚至还会逃学去玩游戏,这学期已经休学了。
说到这儿,表姐抹起了眼泪。
其实孩子的问题就出在自主性差上,表姐每天都提醒孩子该吃饭了、该睡觉了、该做作业了、上学要迟到了。
有了家长的提醒,孩子几乎不用操一点儿心,还会敏锐地察觉到,“我没做好,妈妈会比我更着急”,这样孩子就更加不用操心、着急了。
时间久了,孩子就在学习和生活中失去了自主性,甚至会有“按时作息、好好学习都是在给父母完成任务”的想法。
3.使孩子无法获得直接经验
有一种学习方法叫体验式学习,它可以让孩子多感官的、更加具体和形象的认识事物,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
比如:孩子都喜欢玩水,在玩儿的过程中,孩子能看到水的颜色、形态,知道水会流动变化,还会知道人在水里会无法呼吸。
如果父母总是提醒孩子,玩儿水会弄脏衣服、遇到危险,而这些话又产生了效果,孩子从此后听话的远离水、不玩水,那么孩子就永远不能体会到玩儿水的乐趣。
4.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甜甜下楼梯总喜欢摸着扶手,每次都把手弄得很脏,妈妈告诉她那样会弄脏手、弄脏衣服,不卫生。
甜甜并不喜欢听,下次下楼的时候又摸着扶手。就这样,妈妈由一开始的提醒,逐渐演变成了不停的唠叨。
可甜甜就是记不住,妈妈说的时候她要么拌上一个鬼脸,要么无所谓的说:“哦,我又忘了。”
实际上,有时候可以看得出,甜甜是故意的,她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妈妈唠叨的反抗。
过度的提醒就会成为唠叨,它像唐僧的紧箍咒给孩子带来压力和束缚;又像一把小刀子,在父母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孩子。
3
怎样避免过度提醒
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可是孩子不改变,家长的过度提醒也无法停止。
1.孩子不要求,家长不行动
我们不妨试试这种办法:孩子不要求,家长不行动。可以试着不那么“勤快”,学做一个“懒家长”。
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起床、吃饭、穿衣……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的,没有询问我们该怎么做,即使孩子做的不是很好,家长也不要干涉、提醒。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己会思考,会积极行动,会逐渐摆脱依赖,具有自己的主动性。
2.事不过三
尹建莉老师在女儿圆圆上小学的时候,每次孩子考试出错,总是说:“错在什么地方,现在知道了吧?”
这句话很有效果,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了不会的问题上,养成了及时弥补不足、踏实学习的好习惯。
从小学到高中,在无数次考试后,妈妈都会说这句话。直到一次女儿发火了,“这句话都说多少次了,最烦你这句话了!”
如果父母的话孩子能接受、能产生效果,那么说一次、两次就够了,如果没效果,说多少次都没用,只会让孩子反感和抵触。
3.吃一堑,长一智
孩子承受一些挫折和摔打,对孩子的成长也会有一定的好处。
我家孩子小的时候总喜欢在椅子上跳舞,我们制止了她几次,怕她摔下来。
那时候她快三岁了,可能正处于第一个“叛逆期”,她就像被我们的“刺激”到了,格外坚持,你一个稍不留神她就爬上去了。
那天,只有我和她在家,我正忙着做饭,身后“扑通”一声,接着,传来孩子的哭声,她从椅子上摔下来了,不过好在没有碰着,只是吓了一跳。
后来,她跟所有到我家的人碎碎念过“她从椅子上摔下来的故事”,以后再上椅子,也会非常小心。
所以,家长不必害怕孩子走弯路。偶尔让孩子承受一些挫折和摔打,对孩子的成长也会有积极的意义。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度提醒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而很多家长却处于不自知的状态,我们一定要警惕。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过度提醒”危害大,你是否正伤害着孩子还不自知?家长快看过来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