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美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要闻 > 正文

国际要闻

周末大事!刚刚,中央重磅发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券商最新研判:把握中期修复行情!

admin2022-09-23 10:53:33国际要闻3
炒股看金麒麟分析师研究报告,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在主题机会!原标题:周末活动!刚刚,中央发布了一个重大公告: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券商最新研判:把握中期修复行情!中国基金报记者吴宇大周末!刚刚

炒股看金麒麟分析师研究报告,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在主题机会!

原标题:周末活动! 刚刚,中央发布了一个重大公告:建设全国统一市场! 券商最新研判:把握中期修复行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吴宇

大周末! 刚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我国要从基础制度建设上建设全国大市场 和市场设施。

另外,本周末有哪些重要新闻值得关注? 基金君为您一一梳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发展统一资本市场

今天(10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意见》发布,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变强。

其中,在加快发展统一资本市场方面,提出了8个重点,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1.统一动产登记和权利保障,依法发展动产融资。

2.加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统筹监管,统一监管标准,完善准入管理。

3.选择运行安全规范、风险管理能力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试点制度和业务创新,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全国证券市场的合作对接。

4.促进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债券市场要素自由流动。

5.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可直达各流通环节主要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

6.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健全权责明确、分工明确、运行顺畅的监管体系,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安全底线。

7、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虚实脱线。

8.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此外,《意见》提出进一步规范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具体措施有五种:

2、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 对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强全链条竞争监管执法,以公平监管确保公平竞争。 加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业务领域不正当竞争监管,整顿网络黑灰色产业链,管理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 健全跨部门、跨行政区域的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信息共享、协作和联动机制,提高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协同性。 构建跨行政区域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移送、执法协助、联合执法机制,畅通新、疑、典型案件咨询渠道,交流自由裁量标准。

3. 打破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 引导各地区把握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等要素,明确自身功能定位,不贪图国外、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度建设。 同质化竞争,不搞“小而全”的自循环,更不打“内循环”之名进行区域封锁。建立企业相关优惠政策清单,及时向社会公开 抓紧清理和废止各地区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各项优惠政策,严格对新出台的政策进行公平竞争审查。 区域间产业转移项目协调合作,建立协调机制 重大问题的离子和解决机制,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分工进一步优化。 鼓励各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防止招商引资恶性竞争,以优质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

4.依法清理废止阻碍平等准入和出境的规定和做法。

5、继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

解释来了

央视新闻报道,今天(10日),《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我国要从基础制度和市场设施建设等方面建设全国统一市场。 那么,什么是统一市场? 打造统一市场的意义何在?

1.什么是统一市场?

统一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基本制度和规则统一、市场设施标准高、要素资源市场高度融合、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一体化的市场。 同时,市场监管必须公平统一,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大市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立言:全面巩固国内经济体系畅通流通的成果,关键措施之一是构建全国统一的市场,即 有利于进一步拉动和培育国内市场。 潜力,为我们以最大的确定性抵抗外部不确定性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2、建设全国统一市场有两大亮点:

专家表示,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方案有两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坚持破建并举,一手抓“建”,明确建立监管体系的目标任务; “破”,打破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违反统一市场的做法。

第二个亮点是人至上,质量第一。 明确规定,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消费者服务质量。地、异店退换货渠道,对食品药品安全等直接关系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领域落实最严厉处罚等。

  3.全面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向“强”转变

  专家表示,此次发布的《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要处理好三种关系,第一种关系就是大市场与强市场的关系。

  如今,我国不但拥有了超大规模和整体市场的明显优势,未来还要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打造大市场,从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市场平台设施、要素和资源市场等维度,高标准和高水平推进全国市场统一性建设。

  其次,还要在大市场的基础上,建设强市场,实现国民经济供给与需求在更高层次与水平上实现动态均衡,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强大市场不仅仅是规模和范围更大的市场,更重要还是结构形态更优,那么市场发展质量更高,制度规则更加完备,在此基础之上对于全球而言,它更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这样的现代市场循环体系。

  4.统一大市场 更好畅通双循环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处理好的第二种关系就是统一大市场与畅通双循环的关系。

  从畅通国内循环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等举措,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不正当干预、隐性壁垒门槛等突出问题,全面打通制约国内大循环的堵点。

  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看,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能够推动国内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促进内外市场规则标准融通,有利于以国内统一大市场为“内核”强力吸引海外中高端要素资源向内汇聚,从而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

  5.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

  此次国家出台的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文件,要处理的第三个关系就是要处理好统一性与区域性的关系。

  这次的意见明确,统一大市场的统一,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像是京津冀一体化,像是长三角,像是大湾区,还有成渝这种双城经济圈等等的这个区域,在要素资源的市场的统一,市场平台设施的统一等等方面,他们已经有一系列的推动市场区域一体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在积累,通过区域的这些样板的构建也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一个很好的有利的支撑。

  与此同时,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要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各地区不能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等的各类优惠政策。

  此外,本周末有哪些重要消息值得关注?基金君给大家梳理一下。

  1.广州新增22例感染者,离穗政策有变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在会上表示,4月9日8时至4月10日14时,广州市共新增22例感染者。

  人陈斌在会上表示,根据持续深入流行病学调查,近日续发感染者大部分来自白云区中风险地区和各类管控区域中,主要在密接、次密接或重点人群中主动排查发现,呈现出在个别工作场所、家庭聚集等特点,传播链条基本清晰,“我们有信心尽快控制疫情。但陆续排查出的感染个案提醒我们,本次疫情不排除社区隐匿性传播的可能”。

  陈斌还表示,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市疫情防控指挥办决定:4月11日零时开始,市民非必要不离穗,确需离穗须凭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2.李克强:国内外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政策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

  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

  基金君整理了其中重点内容。

  经济运行总体在合理区间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经济运行面临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作为、应变克难,着力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是稳就业、稳物价政策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并研究新预案。当前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加大,要着力帮扶他们渡过难关。不误农时抓好春耕生产,做好农资保供稳价工作。制定实施政策要听取市场主体意见,稳定市场预期。推动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用改革的举措、创新的办法促进消费和有效投资。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3.易会满发声:“空壳”坚决出清!“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

  4月9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大会上围绕“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话题发表演讲,内容涉及注册制、沪深港通标的扩围、中概股审计、“空壳”“僵尸”企业坚决出清等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

  易会满指出,上市公司质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发展态势良好,助推资本市场行稳致远。而在世纪疫情冲击下,上市公司发展环境正发生复杂深刻变化,资本市场将以自己的“四个不变”为上市公司攻坚克难、勇毅前行提供不竭动力。

  易会满表示,上市公司要遵循公众公司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坚守“四个敬畏”原则和“四条底线”的基本要求,着力提升“五种能力”:一是抓基础,巩固治理能力;二是强主业,增强竞争能力;三是育长板,提升创新能力;四是增韧性,提高抗风险能力;五是重效益,提升回报能力,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4.蔚来宣布涨价

  5.孙春兰:当前上海疫情防控正处在最紧要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以快制快

  4月10日,据上海发布, 中共中央政治局 委员、 国务院 副总理孙春兰4月9日至10日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孙春兰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按照党中央、 国务院 决策部署,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咬紧牙关持续奋战,坚决做到“四应四尽”,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孙春兰指出,作为拥有2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当前上海疫情防控正处在最紧要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以快制快、兵贵神速,在核酸检测、转运收治隔离、方舱医院和隔离点建设等各方面迅速有力推进。要及时深入分析疫情趋势,以科学专业的研判为优化疫情防控举措提供有力支撑。要根据本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动态调整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设置,尽量减少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要切实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坚持中西医结合、分类施治,按照同质化、规范化原则,持续提升救治水平,护佑好每一个生命,并做好救治经验的积累。在快速有序组织好入院入舱工作的同时,要做好康复患者出院出舱工作,建立从医院、方舱到社区的衔接机制,确保出院出舱群众顺利回家。各级党委、政府要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不折不扣将部署的任务落实到位,以更大决心实现日清日结。要持续充实基层防控力量,细心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帮助排忧解难,更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打赢疫情防控的大仗硬仗。

  6.百亿私募敦和资管道歉,宣布暂停一切对外新发产品

  据敦和资管官微,4月8日,敦和资管2022春季投资策略报告会通过线上形式举办。会上,董事长施建军对产品净值出现的较大回撤表达歉意。

  施建军还表示,从投资人利益角度出发,公司决定对自主发行并管理的私募基金,以及敦和担任投资顾问的资管产品,单位净值低于1.000元期间,将实施管理费或固定投资顾问费暂时性减收60%计提的措施(公司将尽快与各基金托管人、相关业务合作机构协商一致,确定暂减计提的具体实施方案,具体以公司发布的通知为准)。

  此外,公司三大系列产品除存续产品老客户的追加,以及已经在募集通道合作进行中的产品外,公司暂停一切对外新发产品,集中精力把存量产品的净值修复上去,与持有人共同前进。

  头部券商最新研判

  把握中期修复行情

  1.中信证券:把握贯穿二三季度的中期修复行情

  参照西安、深圳和吉林的经验 ,预计4月中旬是本轮上海疫情的拐点,也是稳增长政策二次发力的关键窗口,A股中期修复行情将贯穿二三季度。一方面,本轮局部疫情中,上海新增确诊病例有望在4月中旬迎来拐点,预计此轮局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各地政策将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之间再平衡,以缓解经济压力。另一方面,预计经济数据的披露将促使稳增长政策二次集中发力,其中针对地产的“一揽子”政策将继续加力,同时4月中旬还是政策利率下调的关键窗口。综上所述,若疫情拐点与政策发力点如预期叠加,A股中期修复行情将贯穿二三季度,建议继续紧扣稳增长主线,坚定布局“估值低位”和“预期低位”品种,并在二季度重点关注地产和基建产业链。

  2.中信建投:磨底阶段,耐心等待

  市场处于中期视角下的磨底期,仍面临一系列挑战:经济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疫情对经济形成扰动;美债利率快速上升尚未稳定,俄乌冲突及地缘政治形势存在不确定性。此时投资者应保持耐心,不宜冒进,等待基本面筑底、外部环境好转或政策强力宽松的机会,如果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亦可逐步布局,布局方向重点关注早周期品种(地产链等),如果后续美债利率趋稳,国内宽货币加强则可以考虑逐步加大对成长的配置。

  3.安信证券:当前市场四条主线:稳增长、高景气、疫后修复和全球通胀

  从当前交易逻辑上观察:依然还是那两句话:第一,稳增长不起,高景气难兴;第二,稳增长兑现,高景气转机。如果稳增长能够兑现,政策效果符合市场预期,那么稳增长和疫后修复的交易逻辑绑定就非常自然,后续也将更有可能迎来“高景气转机”,否则就是另外一种情况:国内稳增长效果存在时滞(不仅受到国内疫情爆发的影响,同时也在“多重目标”的约束下也不由得显得有些“拘谨”。),加剧全球供应链错配矛盾,使得美国在加息进程中无法有效遏制通胀(从远/近期美油合约 价差变化来看,4月7日议息纪要发布后通胀预期并未缓解)。那么,A股市场中稳增长与全球通胀交易逻辑共存则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就当前来看,我们维持此前的判断,当前正处于“稳增长兑现,高景气转机”的过程,我们建议的配置是稳增长>全球通胀、高景气>疫后修复。

  4.中金:“稳增长”有望继续发力

  近期市场担忧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和美债利率上升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我们认为国内外的增长与通胀“内滞外胀”的特征愈发明显,本轮海外紧缩周期主要是因为海外部分经济体此前过度刺激、通胀高企、货币政策大幅滞后通胀所致,同时,中国自身增长已经在底部徘徊、稳增长政策有望继续发力。在这样的综合背景之下,本轮海外紧缩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可能会相对有限,资金外流及人民币贬值压力可能会小于往期。

  针对近期价值风格明显跑赢成长,我们认为目前稳增长政策仍相对积极但成效尚需时日,叠加近期国内局部疫情影响,政策仍有进一步加力的空间,“稳增长”可能仍将是当前的主线。结合磨底期市场风险偏好整体偏低的特征,以及海外流动性收紧背景下全球成长跑输价值的风格具备一致性,我们认为当前低估值的稳增长领域仍有阶段性的相对配置价值。

  最后,《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全文如下: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2022年3月25日)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二)工作原则

  ——立足内需,畅通循环。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立破并举,完善制度。从制度建设着眼,明确阶段性目标要求,压茬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让需求更好地引领优化供给,让供给更好地服务扩大需求,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

  ——系统协同,稳妥推进。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科学把握市场规模、结构、组织、空间、环境和机制建设的步骤与进度,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提升政府监管效能,增强在开放环境中动态维护市场稳定、经济安全的能力,有序扩大统一大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主要目标

  ——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等优势,进一步打通市场效率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市场主体壮大、供给质量提升、需求优化升级之间的通道,努力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扩大市场规模容量,不断培育发展强大国内市场,保持和增强对全球企业、资源的强大吸引力。

  ——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力行简政之道,坚持依法行政,公平公正监管,持续优化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生态。

  ——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发挥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降低全社会流通成本。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具有丰富应用场景和放大创新收益的优势,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完善促进自主创新成果市场化应用的体制机制,支撑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

  ——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为支撑,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推动制度型开放,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提升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二、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四)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制度体系。健全统一规范的涉产权纠纷案件执法司法体系,强化执法司法部门协同,进一步规范执法领域涉产权强制措施规则和程序,进一步明确和统一行政执法、司法裁判标准,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机制,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及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推动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创新,完善知识产权法院跨区域管辖制度,畅通知识产权诉讼与仲裁、调解的对接机制。

  (五)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研究完善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稳步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依法开展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工作,建立全国统一的登记注册数据标准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行业字词库,逐步实现经营范围登记的统一表述。制定全国通用性资格清单,统一规范评价程序及管理办法,提升全国互通互认互用效力。

  (六)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建立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健全反垄断法律规则体系,加快推动修改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研究重点领域和行业性审查规则,健全审查机制,统一审查标准,规范审查程序,提高审查效能。

  (七)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编制出台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完善信用信息标准,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机制,形成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国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度,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配置监管资源,依法依规编制出台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将失信惩戒和惩治腐败相结合。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信用立法。

  三、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

  (八)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广标准化托盘带板运输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推动第三方物流产业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交通运输设施、物流站点等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积极防范粮食、能源等重要产品供应短缺风险。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推进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动交通运输设施跨区域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区域联通、安全高效的电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

  (九)完善市场信息交互渠道。统一产权交易信息发布机制,实现全国产权交易市场联通。优化行业公告公示等重要信息发布渠道,推动各领域市场公共信息互通共享。优化市场主体信息公示,便利市场主体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同类型及同目的信息认证平台统一接口建设,完善接口标准,促进市场信息流动和高效使用。依法公开市场主体、投资项目、产量、产能等信息,引导供需动态平衡。

  (十)推动交易平台优化升级。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研究明确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纳入统一平台体系的标准和方式。坚持应进必进的原则要求,落实和完善“管办分离”制度,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扩大到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各类公共资源,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积极破除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区域壁垒。加快推动商品市场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鼓励打造综合性商品交易平台。加快推进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建设,不断完善交易规则。鼓励交易平台与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合作,依法发展涵盖产权界定、价格评估、担保、保险等业务的综合服务体系。

  四、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

  (十一)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统筹增量建设用地与存量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强化统一管理。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完善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

  (十二)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统一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依法发展动产融资。强化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统筹监管,统一监管标准,健全准入管理。选择运行安全规范、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合作衔接。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债券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监督力度,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顺畅的监管体系,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十三)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建立健全全国性技术交易市场,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推动各地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鼓励不同区域之间科技信息交流互动,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加大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力度。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十四)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在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基础上,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规范油气交易中心建设,优化交易场所、交割库等重点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研究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进一步发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作用,推动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

  (十五)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市场交易、纠纷解决、配套服务等制度。推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五、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

  (十六)健全商品质量体系。建立健全质量分级制度,广泛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加强全供应链、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质量认证制度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业务,探索推进计量区域中心、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推动认证结果跨行业跨区域互通互认。推动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实施产品伤害监测和预防干预,完善质量统计监测体系。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进一步巩固拓展中国品牌日活动等品牌发展交流平台,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

  (十八)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快完善并严格执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推动跨国跨地区经营的市场主体为消费者提供统一便捷的售后服务,进一步畅通商品异地、异店退换货通道,提升消费者售后体验。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优化消费纠纷解决流程与反馈机制,探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部门间衔接联动机制。建立完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促进消费纠纷源头治理。完善服务市场预付式消费管理办法。围绕住房、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动形成公开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事项清单,完善纠纷协商处理办法。

  六、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

  (十九)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加强市场监管行政立法工作,完善市场监管程序,加强市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法公开监管标准和规则,增强市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对食品药品安全等直接关系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领域,落实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对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培训、在线娱乐等新业态,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统一公正监管,依纪依法严厉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强化重要工业产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建立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形成政府监管、平台自律、行业自治、社会监督的多元治理新模式。

  (二十)强化统一市场监管执法。推进维护统一市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量。强化部门联动,建立综合监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执法资源,减少执法层级,统一执法标准和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减少自由裁量权,促进公平公正执法,提高综合执法效能,探索在有关行业领域依法建立授权委托监管执法方式。鼓励跨行政区域按规定联合发布统一监管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积极开展联动执法,创新联合监管模式,加强调查取证和案件处置合作。

  (二十一)全面提升市场监管能力。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方式,加强各类监管的衔接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智慧监管,提升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网络交易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重点产品追溯等方面跨省通办、共享协作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跨行政区域网络监管协作机制,鼓励行业协会商会、新闻媒体、消费者和公众共同开展监督评议。对新业态新模式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及时补齐法规和标准空缺。

  七、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二十三)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市场主体、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强全链条竞争监管执法,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整治网络黑灰产业链条,治理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健全跨部门跨行政区域的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信息共享、协作联动机制,提高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协调性。构建跨行政区域的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移送、执法协助、联合执法机制,针对新型、疑难、典型案件畅通会商渠道、互通裁量标准。

  (二十四)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指导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等因素,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贪大求洋、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建立涉企优惠政策目录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及时清理废除各地区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类优惠政策,对新出台政策严格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加强地区间产业转移项目协调合作,建立重大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分工进一步优化。鼓励各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防止招商引资恶性竞争行为,以优质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

  (二十五)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不得要求企业必须在某地登记注册,不得为企业跨区域经营或迁移设置障碍。不得设置不合理和歧视性的准入、退出条件以限制商品服务、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不得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者变相设定准入障碍。不得在资质认定、业务许可等方面,对外地企业设定明显高于本地经营者的资质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评审标准。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不得将政务服务事项转为中介服务事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在政务服务前要求企业自行检测、检验、认证、鉴定、公证以及提供证明等,不得搞变相审批、有偿服务。未经公平竞争不得授予经营者特许经营权,不得限定经营、购买、使用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二十六)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制定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规则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核。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中严禁违法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零部件、原产地、供应商,不得违法设定与招标采购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等。不得违法限定投标人所在地、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或者设定其他不合理的条件以排斥、限制经营者参与投标采购活动。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加快完善电子招标投标制度规则、技术标准,推动优质评标专家等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

  八、组织实施保障

  (二十七)加强党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畅通大循环,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二十八)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南,对积极推动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的地区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动态发布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清单,建立典型案例通报约谈和问题整改制度,着力解决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不当市场干预和不当竞争行为问题。

  (二十九)优先推进区域协作。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三十)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不折不扣落实本意见要求,对本地区本部门是否存在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实际情况开展自查清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部门协调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强化跟踪评估,及时督促检查,推动各方抓好贯彻落实。加强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掩吻杞胭(2022-04-11 08:40:10)回复取消回复

    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二)工作原则  ——立

  • 温人乘鸾(2022-04-11 02:43:15)回复取消回复

    域壁垒。指导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等因素,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贪大求洋、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建立涉企优惠政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