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允许陪护儿童,保护好最柔软的群体
原标题:疫线快评|允许陪护儿童,保护好最柔软的群体
4月6日,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针对儿童感染者的陪护问题,做出回应:对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由监护人自愿申请,在充分了解可能的健康风险并签署告知承诺书后,可以陪护。
疫情阴霾之下,很多家长担心感染病毒,也担心因为隔离治疗的原因导致父母与孩子的分离。在精细育儿的时代,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家庭的核心利益,也是根本关切所在。优先保护孩子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其中就难免出现伦理冲突:如何隔离病毒传染,又要保障孩子得到充分照顾?
大疫之下还有大爱,正像吴乾渝所说“儿童是最柔软的群体,儿童的感染牵动着大家的心,我们同为父母,感同身受”,儿童感染者的收治,既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防控规范的要求,也要考虑他们特殊照护的实际需求。
我们正在与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作战,每一个决定都不是在黑与白之间做出的简单选择,而是在已知的风险和更不确定的风险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因为艰难,才更需要勇气、人性、慈悲作为价值之锚。
上海对于疫情之下的“骨肉分离”难题做出了解答:针对儿童群体设置专门区域,增强照护力量。同时,对有家庭成员感染的情况采取亲子收治模式,有利于看护照顾。另外,对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由监护人自愿申请,在充分了解可能的健康风险,并签署告知承诺书后,可以陪护。这既是尊重了防疫抗疫的科学原理,也是充分尊重市民的自主选择,呵护有特别需要的儿童,隔绝病毒而不是隔绝爱。
目前,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已经开启“亲子方舱”,采用“亲子”收治模式,一家人又能在一起了,我们看到,孩子在病床边打开手机上网课。陪护是亲情的亲情是最好的支撑,“在一起”的朴素要求被纳入人性化的治疗进程中。此外,管理方舱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疗队还为每个家庭准备了《儿童伤害预防行动指导手册》,并且贴心地准备了打印机、若干学习用品,方舱里的孩子们又开始了“被学习支配”的日子。
千年前王禹偁的“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是描写清明节的千古名句,孩子读书求上进,是这个民族对下一代的朴素期待,风里雨里,家人们聚在一起,也是大家默认的价值观所在。“应治尽治,应隔尽隔,应收尽收”的防疫要求,与保障需要特殊照顾的儿童得到父母陪护,并不矛盾。
这座城市是理性的,也是温暖的,市民是信科学的,也是爱孩子的。疫情中保护最柔软的群体,是大家价值观的公约数。关爱孩子,就是关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