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失事客机现场搜救人员亲述:山体被砸出的大坑全是黑色的泥土,核心区有大量碎片
东方航空MU5735客机事故的搜救进展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据3月25日“3·21”东航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五场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今天下午15时,发现部分遗体残骸,发现、提取现场指纹检材18份、遗物101件。广西梧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劳高进表示,进一步扩大搜索范围,争分夺秒开展搜救。除了继续在原有核心区域开展搜救外,目前已将搜索范围扩大到近20万平方米。据新华社消息,3月23日下午,搜救人员寻获一部黑匣子,初步判定为驾驶舱音记录器(CVR)。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这只黑匣子已送达在北京的译码实验室,数据下载和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
民间救援队伍广西爱新医疗紧急救援服务队于21日当天即赶赴坠机地点参与协助救援。此次搜救工作的困难有哪些?为何至今只能找到有限的机械部件及遗物、残骸?曾在事故现场参与救援行动的爱新医疗紧急救援服务中心主任爱新觉罗·佟宁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三面环山的地形、雨天及松软的土质,增加了搜索的难度。
利用无人机提供夜间照明
3月21日下午,东方航空MU5735航班坠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埌南镇莫埌村。广西爱新医疗紧急救援服务中心主任佟宁得知消息后,即刻调动46名救援队员,组成一支民间救援队伍,分三批次赶赴事故现场。这支救援队携带了3架照明无人机,以及绳索、发电机组、应急照明系统、斧头、铁铲铁镐、头盔等搜救工具。
坠机核心区三面环山,地势低洼,救援初期缺乏供电及照明设备。爱新医疗紧急救援服务中心的无人机派上用场。这些无人机具有24小时无线供电功能,带有灯光,“照明面积可以达到一个篮球场大小,就像白天一样,为大型搜救现场提供了基本的照明保证。”佟宁说。
广西爱新医疗紧急救援服务队队员在现场参与搜救工作。
佟宁介绍,每台无人机有四排灯,自带发电机,不需要电池,只要有汽油即可以维持发电。此外,救援中心的救援队也承担了应急指挥部的施工保障任务,如搭建临时厕所、修台阶等。
3月24日,“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四场新闻发布会通报,飞机大部分残骸集中在主要撞击点周围半径30米左右的核心区域。深度从地表向下延伸最深处大约20米。
爱新医疗紧急救援中心队三支队长黎展良在现场看到,由于飞机坠落时的冲击巨大,山体被砸了个大坑,泥土飞散到山上。坑里全是黑色的泥土,野草也被飞机撞击后带起的泥土覆盖,“看不出来像是飞机扎进去过”。黎展良推测,黑土可能是飞机坠毁时发生燃烧,随后被赶来的消防官兵扑灭。佟宁记得,核心区里,搜救和施工的队伍都很忙碌,可以听到钩机的噪音,机器烧燃油的气味很大。
现场电网架好之后,无人机设备逐步撤离。3月24日中午,爱新医疗紧急救援中心队的工作基本完成,队员从坠机现场撤离,随时待命。佟宁表示,部分搜救队员依然驻守在指挥部,为救援工作提供物资运输等力所能及的帮助。
地形及降雨增加搜救难度
佟宁谈到,地形和降雨为此次搜救增加了难度。事故区域位于丘陵地带,三面环山,中间地势低洼,交通、行走不便。据央视新闻报道,23日凌晨,客机坠毁事故现场出现降雨。救援人员介绍,气温从超20摄氏度降至10摄氏度左右。由于当地土壤吸水量大,事故现场道路泥泞难走,且存在小规模滑坡的可能。当天,救援人员、专家等紧急磋商后,决定暂缓大面积搜救暂缓。
佟宁介绍,23日暂缓大面积搜救,有保护现场的考量。与以往的事故不同,此次坠机事故产生了大量碎片,行走时需格外仔细,避免踩到浅埋在土里的遗骸或飞机部件。另外,积蓄了雨水的土壤变得粘稠松软,令救援人员寸步难行。不过,当时暂缓的只是大面积搜救,“核心区域一直有消防官兵等搜救人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搜救。”佟宁说。
广西爱新医疗紧急救援服务队队员在现场参与搜救工作
山里的寒意和降雨,让搜救条件变得更为艰苦。夜间,佟宁等救援人员会就近在救援车的驾驶舱里休息,或是席地而睡。雨水漏进驾驶舱,令人彻夜难眠。不过,“一想到这背后有100多个家庭,我就忍不住想赶紧做点事。”佟宁称。
当地村民也积极为救援提供帮助。“他们很淳朴、很热情。每天,村民们都会给我们送来很多饭菜。有肉、有菜,有很大的鸭蛋,还塞着半条鱼。”佟宁回忆道。
据央视新闻3月25日报道,今天搜索的最核心区域内,曾发现橙色碎片,但经专家组确认,这些碎片并不是第二个黑匣子。目前,搜救人员正全力寻找失事客机的第二个黑匣子。
出于防疫要求,核心区搜救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佟宁推测,随着气温回升,闷热、行动不便、体力不支、缺水等情况,可能会成为下一步搜救要面对的困难。
红星新闻记者 陈卿媛 实习记者 王语琤
编辑 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