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GDP百强城市:大幅增长驱动力在新兴制造业
每经特约评论员 盘和林
随着各地陆续公布2021年数据,全国33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前100名的城市名单也出炉了。数据显示,2021年GDP百强城市经济总量达到79.8万亿元,占全国的69.8%。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加快,但东部地区城市经济实力依旧强大。
区域性集中态势强化
从各地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势和特点,首先是经济增长实现了自我跨越,百强门槛和上限刷新,经济增长是趋势。2021年,位居第一百名的城市商丘的GDP为3083.32亿元,百强城市门槛比上一年提高了281.2亿元,这是百强城市门槛首次突破3000亿元。GDP超过万亿元大关的城市共有24个,比上一年多一个,新晋万亿城市是制造业大市东莞。其中,上海和北京GDP均首次超过4万亿元。
其次,经济区域性集中的态势进一步强化。江苏13个市全部进入百强,山东和广东分别有11个和10个。从区域分布来看,百强城市集中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且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百强城市的门槛进一步抬高。在城镇化推进的大背景下,大城市发展资源更为集中,经济发展较快。
最后,依托特色产业,地区经济发展遍地开花。从排名变化来看,一些地级市表现十分突出,其中宁德排名上升了12个位次,鄂尔多斯、榆林上升10个位次,依托特色产业,这些地区实现了后来居上。比如宁德,依托于宁德时代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大跨越,类似的还有潍坊。另一些地区,比如包头、鄂尔多斯,则依托于能源价格上涨,利用周期实现了城市排名的跃升。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城市资源集中的优势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是一个资源集中-加速发展-资源进一步集中的正向循环。而就宏观经济增长来看,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的真正增长需要通过将不发达地区拉出“低增长圈”来实现,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塑造地区优势,让地区形成特色增长路径,比如宁德,依托于宁德时代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大跨越。
另一方面,“先富带动后富”,提质增效,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弹性,也是提高经济增长总体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区域的小城市可以依托区块经济的发展产业和发展基础,通过很多城市围绕一家大企业,或者围绕一个产业,进行集中式发展,这种发展态势对于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是有帮助的,能够形成区域内的协同效应,从而强化产业竞争力,而竞争力强化之后,又可反过来推动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
新兴制造业作用凸显
需要注意的是,GDP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可以衡量地区经济增长的总体状况,是普遍被采用的。但仅仅采用GDP作为衡量经济领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则会让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GDP指标有其局限性,比如不能体现经济发展的成本、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人们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等。
根据2021年的实际状况,可以看到,GDP大幅增长的驱动力主要在产业,主要集中在实体产业中的新兴制造业,比如疫苗、核酸等防疫用品,也包括新能源相关的产业,这些产业都是2021年全球需求旺盛的产业,庞大的需求带动了这些城市GDP的发展。
可以看出,在我国经济实际发展过程中,已经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结构和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效益,“不唯GDP”事实上是实现持续高质量经济增长目标中应该秉承的重要观念。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可以看出,生态文明、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创新引领、产业链供应链是政府关注的焦点。
就政策环境来看,四新经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一带一路”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优惠,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和弯道超车的动力,而就整个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而言,有助于缩小东中西部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同时平衡经济增长结构,依据地区自然和经济社会特征,塑造特色产业,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让产业更加多元和完善,能有效支撑和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随着科技创新产业的推进,我国新兴产业将进一步实现多元化,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将层出不穷。2022年,随着“东数西算”的推进,西部部分城市依托数据枢纽中心,更多围绕数字化产业进行发展,故而可以预见,百强城市中将会有更多的中西部城市,国家区域性发展态势会更加均衡。
挖掘区域经济上升新空间
近几年,疫情暴发和反复、国际贸易封锁、地缘政治风险,使得企业、产业甚至是国家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不断恶化,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产业链和产业的国际分工,使得经济的增长不能脱离国际市场,同时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关键,市场化改革是提升市场活力,激发创新能力的基础和重要保证,有助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促进企业、行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不论是冲刺百强GDP地区,还是冲刺万亿城市,都要通过坚持改革开放来释放发展动能,可以通过产学研融合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开放来推动企业走出去和外资引进来,通过自贸区等多种模式,开放更多对外经济窗口。
对于区域经济,过去是区域内产业链协同,未来,区域经济之间要加强互补和互联互通,不同区域之间依托各自特长,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错位发展等全新发展态势。利用跨区域人才合作来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打破壁垒,以由点带面的方式,来挖掘区域经济上升新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以经济改善民生环境,是经济社会追求的最终目标。因此,若要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体验,使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协调,与人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