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论语》|“十世可知也”一则详解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再读《论语》|“十世可知也”一则详解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再读《论语》|“十世可知也”一则详解”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再读《论语》|“十世可知也”一则详解
关注我们
再
读
论
语
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问”,情况类似于2.20“季康子问”,所以这样标点。“也”为句末语气词,杨伯峻《译注》认为“这‘也’字同‘耶’,表疑问。”杨逢彬《新注新译》认为“‘也’字在此不表疑问,这句的疑问语气大约是由句调表达”,我认为“也”字表疑问,略同于《史记·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之“也”。
●“十世可知也”,《御览》引用《论语注》:“世,谓易姓之世也。”《集注》:“王者易姓受命为一世。”也就是说改朝换代一次算作一世。
杨伯峻说:“从下文孔子的答语来看,便足以断定子张是问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而不是泛问……”(《译注》)很有道理。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因”是沿袭,“损益”指废除和增加,即增删。
《集注》:“马氏曰:‘所因,谓三纲五常。所损益,谓文质三统。’愚按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谓仁、义、礼、智、信。文质,谓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三统,谓夏正建寅为人统,商正建丑为地统,周正建子为天统。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所损益,不过文章制度小过不及之间,而其已然之迹,今皆可见。则自今以往,或有继周而王者,虽百世之远,所因所革,亦不过此,岂但十世而已乎!”
“三纲五常”“文质三统”之说,或许是后人的附会,但朱熹所讲的道理大体不差,这一则就是说礼仪制度的继承和变化的。
孔子认为,只要掌握了这种继承和变化的规律,鉴往知来,即便是百世之后的制度,也是可以知道的,正如李泽厚所说:“任何变革总有所因承接续,绝非一穷二白起高楼。”(《今读》)
当然,这种规律又岂是容易掌握的,便是孔圣人怕也做不到。李零说:“孔子死,到现在,还不到3000年。现在的事,他做梦也想不到。”(《丧家狗》)话也没错。
●译文:
子张问:“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预知吗?”孔子说:“殷代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所废除和增加的,可以知道;周代沿袭殷代的礼仪制度,所废除和增加的,也可以知道。或许有继承周代而当政的人,即使是往后一百代,也是可以预知的。”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再读《论语》|“十世可知也”一则详解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